各區縣(自治縣)應急管理局,機關各部門、局屬各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科學評價我市防震減災科技成果質量、績效和貢獻,發揮科技成果評價登記在防震減災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中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科技人員致力于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促進防震減災科技創新與防震減災核心業務緊密結合,提升防震減災科技支撐服務能力,根據《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科技成果評價登記暫行辦法》等相關文件要求,擬于近期開展2025年度重慶市防震減災科技成果評價登記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時間安排
成果征集:7月14日-7月21日
形式審查:7月22日
專家評審:暫定7月24日
二、工作程序
(一)成果征集
面向市地震局所屬事業單位,區縣應急管理局,重慶市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型企業征集近3年內(2022年以來)產出的防震減災相關科技成果。符合條件的成果填報《2025年度重慶市防震減災科技成果評價成果推薦書》及其支撐材料(如科技成果基本信息、技術報告、產出的知識產權、查新報告、中試報告、測試報告、應用情況、績效情況、保密審查材料等)。
(二)形式審查
局監測預報與科技處組織對征集到的科技成果評價材料進行形式審查,檢查的準確性、完整性,確保評價材料滿足評價要求。
(三)專家評審
根據評價科技成果類型和專業領域組建評價專家組(評價專家來源原則上應覆蓋研究所、高校、地震局和業務中心四類單位),召開評價專家組會議,通過查閱科技成果材料、聽取成果完成人匯報等形式進行評審。
(四)公示
對評價結果進行7個自然日的公示。
(五)登記入庫
對公示無異議的成果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登記入庫。
(六)推薦
根據評價結果得分排序,向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推薦1項成果參加全國防震減災科技成果評價登記。
三、評價要求
專家組根據防震減災科技成果不同類型,分類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多元價值。
(一)評價基礎研究類成果,從成果的創新性、學術水平、經濟社會及文化影響三方面進行評分,以同行評議為主。
(二)評價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類成果,從創新性、技術水平、成熟度、應用效果、經濟和社會效益以及文化影響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分,主要以用戶評價為主。
(三)重點評價具有較好業務應用潛力的科技成果,已得到市場化應用且不具備業務推廣價值的科技成果原則上不予評價。
(四)評價結果中優秀率原則上不超過三分之一。
四、材料報送
符合要求的成果完成單位填寫《2025年度重慶市防震減災科技成果評價成果推薦書》并附相應支撐材料,提交至市地震局監測預報與科技處。聯系人:夏秋萍,郵箱:827181279@qq.com,電話:023-67822653
重慶市地震局
2025年7月11日